3)第五百章 治沙开机_重生之工业狂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工布上,再被压平,沙土保水粘合的工序就完成了。

  接下来直接播种!

  按照任学强的计划,在这个曾经的不毛之地,主要种植大豆和牧草。

  大豆是喜水又耐旱的植物,幼苗期耐旱能力比较强,开花、结痂期需要充足的水量。

  牧草也选择了一批耐旱品种,包括紫花苜蓿、黑麦草。

  种植大豆使用的是由周金昊专门研制的大豆播种机。

  前边是牵引用的履带式拖拉机,动力同样使用超级电池。

  拖带着一架40行的重型大豆播种机,宽度达到16米,开沟、起垄、下种、点肥、压实一气呵成。

  它的播种速度是每小时200亩。

  两万亩地块,扣除道路、林带和其它基础设施占地,实际播种面积只有15000亩。

  如果全部种大豆,用这台播种机只需要一周的时间。

  不考虑设备折旧,成本只是两名员工工资和电费而已,这就是机械化农场控制成本的关键。

  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,但改造沙漠的实际消耗可大了去了。

  修路、引电、通水,栽防风林,相当于在地里撒钱

  还有被用作“保水粘合剂的”羧甲基纤维素,每吨市场价是8000到10000元。

  每亩沙漠需要添加200公斤,这就1600元。

  不过周金昊咨询了三优碱业的工程师后发现,这种纤维素的工艺并不复杂。

  主要原料是火碱和棉花。

  棉花是用来提取植物纤维素,而植物纤维素也能用稻草和木材提供。

  稻草真是好东西,它又有了新的用途。

  这么一来,就有了降低成本的空间了。

  怎么弄呢?

  当然是在滨海县投资建厂、用当地的稻草,由三优提供火碱,自己生产羧甲基纤维素。

  这就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基本路径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cyfus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